几种类型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
发布时间:2017-06-27 10:59一、痉挛性四肢瘫的康复训练
1、应抑制的运动模式
全身性屈曲、内收;
颈部、躯干前屈;
双侧肩胛带前突、上提;
上肢内收、内旋,肘关节屈曲,前臂旋前;
躯干侧屈;
踝关节跖屈。
2、应易化的动作要点
坐位、抬头,头向两侧转动,头部的控制能力;
躯干抗重力伸展;
髖关节正常屈曲和外展、外旋地复合动作;
双上肢外展、伸展;
双上肢伸展、支撑体重;
腕关节背伸和抓握的动作;
躯干旋转和颈部、躯干肌群对身体重心移动的反馈;
为辅助坐位平衡、双足底着地、支撑体重。
3、训练方法
该类患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脊柱后凸、头部前屈,身体主动运动功能差。由于骨盆固定在后倾位。身体的重心不是落在坐骨结节连线上而是落在骶骨上。因此躯干不能前倾,髖关节屈曲也有困难。足跟着地困难:由于背部抵在靠背上,骨盆和双下肢向前方滑动。针对以上问题,应采取如下训练。
(1) 把患儿放在治疗床上。治疗师在其后方,双手固定患儿的骨盆,并从后面抵住其背部。将肩胛骨固定在内收位,双下肢外展位。再让患儿从坐位向后呈仰卧位,尽量使其脊柱伸展,并做小范围的旋转,扩大躯干的活动度。
(2) 如感到躯干的活动度增加和上肢屈曲、内收抵抗减少时,再让患儿上半身慢慢坐起,在脊柱充分伸展的情况下,呈坐位姿势,并进一步做脊柱伸展、躯干前倾的练习,与躯干的活动相配合,抑制两上肢屈曲、内收模式。让其双上肢上举的同时肘关节伸展。在这种姿势下,躯干、双侧胸大肌都得到充分的牵拉,躯干腹侧的痉挛受到抑制;双侧肩胛带的后伸及上肢的伸展,外旋都较容易完成,反复进行这种训练是重要且有效的方法。
(3) 治疗师将双手移到患儿的肘关节,使其双上肢向后保持在伸展位,一边施加小范围的躯干旋转,一边使后倾的骨盆呈垂直位。治疗师口头指示,让患儿完成脊柱伸展及抬头动作,与治疗师的手法相配合。
(4) 重心向侧方转移训练,配合躯干、上肢的伸展、外展、旋转,这个训练方法也可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,因此要反复多次训练。
(5) 治疗师坐在患儿的后方,患儿取坐位,调整躯干的对称性,在用坐骨结节和双手掌向后支撑体重的情况下做前后运动。在身体前倾时,髖关节保持屈曲,外展的同时增加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范围。一侧上肢保持原姿势,另一侧上肢外展,治疗师扶持其前臂,诱导完成躯干的旋转运动,重心移向一侧坐骨结节,让患儿体验运动感觉和上肢的各种运动。
二、手足徐动p的康复训练
此类型CP的特征是姿势性肌张力的变化,不随意运动和躯干与四肢近端的稳定性低下导致的协调性障碍。与其他类型相比,症状的程度不一,残存功能程度不等,容易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,伴有痉挛的手足徐动型CP由于躯干的非对称性和头部不能控制,常导致胸廓变形和侧弯,下肢内收,内旋,屈曲,对肌张力低下的患儿,康复治疗可通过压迫、抵抗、体重负荷提高其紧张度,对肌张力高的患儿应抑制其摇摆,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,提高躯干的稳定性,改善头部及躯干上部的活动。能维持坐位但双上肢障碍严重的手足徐动型CP患儿训练方案的设计:
1、应抑制的运动模式
头、颈、躯干的非对称性;
肩胛带后缩或上提;
胸椎或腰椎过伸展。
2、应易化的动作要点
头部控制在正中位;
双侧肩胛向前,下方的控制;
颈、躯干保持对称性姿势;
坐位平衡的控制;
双侧上肢分离,选择运动;
双手正常或运动感觉的反馈。
3、训练方法
患儿坐在轮椅上呈向后方的全身性过伸展,上半身紧紧地靠在后面的靠背上,呈非对称性的扭转,有的患儿将头转向一侧,上肢钩在轮椅后靠背的扶手上,用以防止身体向前方下滑。
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如下训练方法:
1、治疗师站在患儿的后方,双手固定其腹部及骨盆。比上肢固定患儿的肩胛带以抑制肩胛带的后伸,用胸部固定患儿的头后部以抑制颈部的过伸展,使患儿稍向后倾斜。
2、治疗师坐在长凳上,在固定骨盆的前提下,强迫头部前屈以抑制胸椎和腰椎的过伸展,同时调整躯干上部使双侧对称。
3、对躯干向一侧侧弯的患儿,治疗师一乎固定患儿的双上肢,使其内收,另一手将侧弯的骨盆向下压,然后将固定的双上肢向侧弯的对侧旋转,牵拉侧弯侧躯干,破坏全身性伸展模式。
4、根据患儿的反应,做双侧的旋转以改善躯干的活动度。
5、治疗师固定患儿骨盆,调整躯干的对称性,为了防止躯干的痉挛,可以将双上肢上举。
6、治疗师维持骨盆位置和身体的对称,设计患儿前倾,上肢支撑的坐位姿势,治疗师的身体紧紧地贴在患儿的上半身,抑制过伸展,并且向前方变换患儿的体位。
7、治疗师的患儿前方固定骨盆,用腹部使其头部保持前屈,抑制颈部、躯干过伸和下对称的姿势,让患儿练习重心前移并用双手、双脚支撑体重。在患儿能较好完成的情况下,逐渐改变姿势呈立位,重心转移到双脚上,治疗师继续用腹部控制患儿头部使之前屈,进一步抑制其颈部、躯干的过伸展和肩胛带后伸。
8、当患儿抑制效果可以持续时,治疗师的辅助量可以减少,用一只手使患儿上半揣向前倾,另一只手向后方推按腰部,增大患儿双膝关节的运动范围。
9、在患儿坐下时,应抑制伸肌亢进,同时易化对称的坐位姿势和坐位平衡,注意纠正头颈的控制。患儿坐位站起时,可能会由于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抗重力伸展,造成腰椎过伸展而出现伸肌的亢进。因此,要利用患儿变换体位的方法,反复训练起立动作。当患儿基本掌握起立动作后,治疗师要在患儿的前方协助其在继续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练习步行。
10、以上情况反为该类型的训练方法,不能千篇一律,一定根据患儿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方式。
三、痉挛型偏瘫的康复训练
此类型脑瘫不仅有运动障碍,常伴有触觉过敏,注意力障碍,行为异常,认知、精神发音障碍。由于患儿常有患侧忽视,导致一侧功能得到改善,另一侧被废用。患儿长期应用异常的运动模式,对运动的感觉常常是错误的,患儿常出现上肢屈肢张力增高。年龄较大的患儿甚至伴有腕、肘、膝、踝等关节的挛缩。
1、抑制的运动模式
患侧肩胛带与骨盆向后方旋转;
患侧躯干缩短;
髖关节屈曲,膝关节过伸展;
患侧上肢屈曲、内收,肘屈曲,拇指内收,四指屈曲;
踝关节跖屈内翻、足跖屈曲、内收;
健侧活动过度或因代偿动作导致患侧出现联合反应。
2、应易化的动作要点
患侧肩胛带的前突;
患侧上肢向前方、侧方、后方运动;
患侧躯干的支撑与活动度;
患侧下肢的活动度及抗重力伸展;
手掌与足底的触觉。